關稅風暴來襲!“天塌不下來”,這些公司歷經多次大考,凈利潤增逾百倍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屈紅燕2025-04-20 08:00

過面塵土、傷痕累累,但我們依然且必須相信時

美國發(fā)起所謂的“對等關稅”,引發(fā)全球股市大震蕩。

過往30年間,至少有4次以上的重大利空事件發(fā)生,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等,但這些當時看來如同地動山搖般的利空并沒有改變好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,也沒有改變好股票的長期上漲趨勢。

1994年,傳奇基金經理彼得?林奇曾在演講中表示:“你花14分鐘研究宏觀經濟那你就浪費了12分鐘,可口可樂現在的盈利是32年前的30倍,股價漲了30倍;伯利恒鋼鐵公司的股價是30年前的一半。每只股票背后都有一家公司,公司做得好,股票就會做得很好,沒那么復雜?!?/p>

投資者要擁有在混亂中保持篤定的能力,相信天塌不下來。事實上,如果我們逃離股市,一般不會立刻回頭,如果秩序重新恢復,我們肯定會被甩在后面,如果混亂不能終結,那么怎么做都沒有用。

由于競爭的廣泛存在,大部分企業(yè)不是隨著時間變得更強了,而是變得更弱了。好的投資并不復雜,重要的是找出那些具有護城河的公司,并在好公司便宜的時候進行重倉。投資者買的是企業(yè),而不是彩票,只要以合理價格買入,企業(yè)的盈利能力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增長,即使其間發(fā)生過重大的宏觀危機,也并不影響投資者盈利豐厚的結果。

多次大波折難改好公司長期上漲

自1996年以來,曾發(fā)生了至少4次以上重大利空事件,但并沒有改變A股好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價上漲趨勢。

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在東南亞國家蔓延,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出現股債匯三殺,恒生指數當年一度大跌35%,韓國股市多只個股市盈率殺跌至3倍;2003年,A股又遭遇了非典型肺炎事件的考驗;2008年,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,道指當年大跌超過30%;2013年,“錢荒”襲來,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飆升至25%;過去的四年更有美方挑起的對華貿易摩擦、疫情和俄烏沖突等重大利空事件。

但這些宏觀上的考驗,并沒有改變優(yōu)秀企業(yè)的成長。

格力電器于1996年11月上市,該公司1995年的歸母凈利潤為1.55億元,而2023年的凈利潤為290億元,增幅為186倍,公司的股價也在過往30年中上漲了92倍。

福耀玻璃在過去30年中股價漲幅接近90倍。該公司1995年的凈利潤為0.48億元,而2024年該公司的凈利潤為74.98億元,增幅是155倍。

在過往30年中,也有相當數量的企業(yè)從鼎盛轉為衰落,由盈轉虧,上市公司摘牌退市也時有發(fā)生。投資重要的是找到一家容易理解的公司,從現在開始的五年、十年和二十年里,這家公司的收益能有大幅增長,并且在這家公司便宜的時候多買一些。

宏觀不作投資依據,重要的是搞懂生意

以后視鏡的眼光看,過去30年發(fā)生了4次以上的重大利空,還有若干次小的局部利空,平均七八年就有一次重大的考驗,但這些考驗不改變優(yōu)秀企業(yè)的盈利和股價上漲趨勢。金融的災難比自然災難的發(fā)生甚至更頻繁,如果你不能對這些利空免疫,那么一定會在地板價上拋售了優(yōu)質籌碼,價值投資和長期持股都會淪為空談。

如何看待重大的宏觀利空?巴菲特曾留下過經典的觀點。他1998年曾在佛羅里達大學的演講中表示:“投資中最緊要的是,弄清什么是重要、可知的。如果一件事不重要、不可知,那就別管了,宏觀很重要,但我覺得是不可知的。我們在決定買不買一家公司時,從來不把我們對宏觀的感覺作為依據?!?/p>

巴菲特還說,“重要的是看懂可口可樂、箭牌、柯達,這些是可知的。19世紀80年代,錢德勒家族用2000美元,買下了可口可樂。1919年,可口可樂上市,發(fā)行價40美元/股。一年后,它的股價是19美元/股,一年內下跌了50%。你可能把這當成天大的事,又是擔心糖價上漲,又是擔心裝瓶商發(fā)難,什么都擔心。幾年后,出現了大蕭條、二戰(zhàn)、蔗糖定量配給、核武器危機……但要是你當年花40美元買了一股,現在都值500萬美元了(注:截至1998年的數據)?!?/p>

當重大宏觀利空發(fā)生時,往往伴隨著滿地廉價的優(yōu)質好公司。當別人還在猶豫時,杰出投資人果斷敞開倉位進行掃貨。這是因為他們相信天塌不下來,事實上,如果天塌下來那么做什么也沒用。在樂觀預期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加持之下,他們要么對股市的暴風雨置之不理,要么利用其帶來的買入窗口大舉買入。

資本市場的歷史上,金融波動發(fā)生得如此頻繁,未來也將難以避免。投資者要做的不是預測災難何時來臨,而是長期要做好應對。投資不用杠桿資金,不用短期資金,長期買入生意模式和資本結構都良好的公司。即便遇到了股市的大波動,投資者也可以保證挺過去。

當有人提到系統(tǒng)性風險要不要回避時,股神段永平的態(tài)度是不知道什么是所謂的系統(tǒng)性風險,他認為在價格便宜的時候多買好公司才是投資的正道。

買股票就是買公司,公司經營有時會更好,有時會更差。投資的勝負手就是能否識別好公司和好價格,而非就宏觀走向和市場走向進行預測。長期來說,如果投資者以合理的價格持有一家盈利不斷增長的公司的好股票,那么投資的回報將會十分豐厚。

責編:戰(zhàn)術恒

排版:劉珺宇

校對:姚遠

責任編輯: 劉少敘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